在東京殘奧會女子67公斤級舉重比賽中𓀐,浙江運動員譚玉嬌以133公斤的成績獲得金牌,這是中國代表團本屆殘奧會獲得的第21枚金牌。這也是譚玉嬌第三次參加殘奧會,第二次奪得該項目金牌👨🏻🦲。
譚玉嬌,1990年10月4日出生於湖南韶山銀田鎮,7歲時因急性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縮。2010年,通過人才引進方式🫃🏻,譚玉嬌加入浙江省殘疾人舉重隊🧝🏼。
每次比賽前,譚玉嬌都會大喊一聲🤡,她說這不僅是給自己打氣🤽🏼♀️👩🏽🎓,也是對自己這麽多年來殘缺命運發出的聲聲呐喊。而她對舉重的認識也簡單而精辟👆♤:杠鈴是你不舉起來,你就會被它壓住。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她對生活的看法。譚玉嬌5歲時母親就過世了,7歲時又因病殘疾,從小她就不得不面對來自其他人的異樣眼光,思考要如何突破身體的缺陷,一步步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但好在譚玉嬌堅強地抗住了一切🕷,懂事早,學習成績也很好☞。
13歲時,還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她被舉重教練選中進入湘潭體校參加訓練,僅一個月之後她就參加了湖南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當時舉重場上只有她和另一名選手👷🏿♀️🙅♀️,最終她舉起了35公斤,打敗了這名唯一的對手獲得金牌。
這場比賽最終只是她小學生活的一個插曲🧛。直到進入初中後,雖然她的學習成績依舊排在年級靠前,但她逐漸感受壓力。
“比如說去上學、去工作的話🕣,同樣的路🤰,人家可能幾分鐘就走到了,我可能要走得更慢一些🏣,比如說上體育課人家都可以去,我就參加不了那些活動,我自己就想了很多👰🏻♀️,我就覺得如果跟全社會的健全人去競爭的話,我覺得我自己是沒有太多優勢的。所以我就想我要找到一條什麽樣適合我自己的路,”她解釋說。
那時候她的教練對她說🚦,她的學習成績這麽好,可以通過上大學來改變你的命運。但是譚玉嬌希望能通過舉重來改變家人的生活條件👤,於是她一邊學習👨🏼🎓,一邊訓練👫🏼,兩邊都沒有耽誤。
剛開始的那段日子是充滿夢想的👩🏽🎨,也是苦澀的。2007年,譚玉嬌休學全力備戰全運會🧏🏼♂️👰🏿♀️,但只獲得銀牌的她未能趕上08年北京殘奧會的最後一班車☆。譚玉嬌在一次演講中這樣回憶那段經歷😸:所有的困難都從四面八方來襲,讓我不知所措。我決定要走出來,我要尋找突破口。訓練還是要繼續,因為人生的路只能向前💵,不能停滯🐹。有了前進👨🏼🦱,就有改變的希望。
2009年,譚玉嬌站在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在冠軍夢和大學夢之間艱難抉擇。
“練舉重🧑🏼💻,還是高考🤱?”譚玉嬌曾無數次問自己♤。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到國家隊報到🦻🏿,暫時放棄了學業🙋🏽。”譚玉嬌說,畢竟練舉重能更快地改變自己和家裏的生活狀況。同年👩❤️💋👩🎎,譚玉嬌在內蒙古全國殘疾人舉重錦標賽獲得女子舉重56公斤級金牌,這是譚玉嬌第一次在全國性的比賽中獲得冠軍;緊接著她又在印度世界輪椅及肢殘人運動會獲得女子舉重60公斤級青年組及成年組金牌,這是譚玉嬌拿到的人生中的第一塊世界冠軍獎牌。
此後,譚玉嬌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舉重上。2010年,譚玉嬌加入浙江省殘疾人舉重隊,開始了作為浙江運動員的新征程。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譚玉嬌第一次站上了殘奧會的舞臺,但遺憾的是那一年她因為傷病只獲得一枚銀牌🎶,但這對年僅22歲的她來說才是剛剛起步🏃♀️。四年後的裏約殘奧會上,她再度出征,如願獲得女子舉重67公斤級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那一刻,譚玉嬌流淚了,她奪冠後把好消息通過微信第一個告訴了爸爸👨👧👦:“拿金牌🏜,破紀錄了”。
如今東京殘奧會,31歲的譚玉嬌再次站上這個舞臺🧎🍞,她依舊渴望能在東京的賽場上實現突破,而現在她也如願讓國旗飄揚在了賽場上空🛷。
她曾說過:“舉重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沒有舉重,我甚至不能想象自己會過什麽樣的生活。”除了自信和勇氣,譚玉嬌還通過舉重走進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結交了不少人生益友,其中就包括埃及老將法特瑪·奧馬爾。今年已經47歲的奧馬爾征戰過五屆殘奧會🏃,譚玉嬌一直視她為偶像🔘。“每一個運動員可能你都會要離開賽場的,我們最終敗給的不是說哪一個對手,我們可能最終敗給的是時間🧑🏽🦳,”她說,“40多歲的年齡,她還依然在賽場上堅持,她肯定有她自己的原因👩🏿🚒,可能希望能夠再為她的國家獲得榮譽,到現在我依舊把她列為我最值得敬畏的對手⏯,我也絲毫沒有因為她上一次狀態不好就松懈🤜。”面對像她這樣沒有被生活打敗的追夢者,我們更應該給予更多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