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訊 8月25日,德清火車站前,一個坐在殘疾車上的身影,嫻熟地指揮幾位身著紅背心的誌願者,開展義務獻血宣傳。他叫周連海,3歲時的一場大病,使他雙下肢重度殘疾,從此依靠殘疾車代步。他也是德清春百合誌願者服務隊的發起人,在他召喚下,500多名誌願者走到了一起。
一個殘疾人,為什麽願花這麽多精力幫助別人?他又有著怎樣的魅力?記者日前走近周連海。
一座精神的富礦
周連海家住乾元鎮一套老房子,墻面斑駁。老式的桌椅和方凳、老舊的雙缸洗衣機,都在告訴來訪者:這是個清貧的家庭。事實上,沒有固定工作的周連海,把不多的收入都奉獻給了“春百合”,有時連妻子的工資也會貼進去。
然而推開書房,省十大傑出青年誌願者、省紅十字會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優秀誌願者”、省“創先爭優閃光言行月度之星”、感動湖州年度人物……各種錦旗、證書、獎杯,使這個小房間成了一座精神富礦。
周連海說,做誌願服務的初衷源於感恩。曾有一個雷雨天,他開著殘疾車回家,在一個上坡,車子因動力不足停下了。當他在雨中一籌莫展時,一位路人施以援手。
他還記得,曾有一個中秋之夜,他駕車回家,卻遇車子爆胎。撥打110後,民警請來修車師傅,忙了一個多小時才修好車……
一次次受助經歷,讓他萌生了做誌願者的想法,希望以此回饋社會。他說:“因為我的經歷,對別人的困境感同身受,才更想去幫助別人。”慢慢地,周連海嘗試一些力所能及的誌願服務,如無償獻血、宣傳環保……
可是這種行為遭到不少誤解。2003年,當周連海第一次要求獻血時,許多關心他的人勸阻,甚至有人嘲笑,他們覺得殘疾人就該安心接受幫助。但周連海一直堅定著他的信念:“雖然腿腳不好,但我有文化,也能幫助別人。”
一朵百合的春天
看到一個殘疾人如此執著於公益事業,周圍的人慢慢理解了。有人建議他,與其獨自做公益,不如呼籲更多的人參與誌願服務。
這話點醒了周連海。經他發起,德清民間最早的公益組織春百合誌願者服務隊在2006年成立了。用周連海的話來說:春天的百合,與一株小草沒多大區別,只有經歷風雨洗禮和陽光關愛,才能盛開花朵,帶來芬芳。因為他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個人的善舉,從此變成了一群人的愛心接力。這個誌願者團隊,從最初的5名隊員,發展到現在的近500名。周連海播下的“百合種子”,逐漸在德清城鄉生根發芽。
如今,“春百合”有20多個QQ群,按不同行業和地域,分設各個大隊和中隊,成員有學生、教師、企業員工、公務員,服務範圍有環保宣傳、無償獻血、敬老愛幼、賑災助殘。不論盛夏酷暑還是嚴寒雨雪,只要社會需要,春百合誌願者的身影就會出現。每月1日、11日、21日和31日,還是團隊固定的無償獻血日。
隨著一批批學生誌願者外出求學、工作,“春百合”播撒的誌願服務種子,已分布五湖四海。“從我們這裏出去的誌願者,好幾位還成了大學裏的誌願者骨幹。”隊員施利程自豪地說,“在這裏,周連海就是我們的榜樣。”
一個團隊的力量
作為負責人,周連海全身心撲在誌願者工作上,策劃活動、召集人員、布置任務,大多親自指揮、參與。雖然出行不便,但只要條件允許,周連海都會出現在服務現場。
“我是殘疾人,更能理解殘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他告訴隊員,敬老助殘時,人要蹲下和對方同高;給老人端餃子、餛飩時,一定要先試一下溫度。
周連海的誌願服務,也曾遭遇很多遺憾,讓他傷感不已。前不久,周連海和隊員們為新市鎮一名白血病女孩奔波,舉辦慈善募捐,組織隊員赴杭捐獻血小板,可惜未能把花季少女從死神手中拉回來。
隨著“春百合”隊伍越來越龐大,活動越來越頻繁,困難也接踵而至。
隊旗、噴繪、展板、傳單、綬帶……每一項都要花錢。而“春百合”的經費,來自每位成員的捐款,得省吃儉用。施利程說:“周連海恨不得把一元錢掰成兩元來用。”有時大熱天,周連海看到隊員們口幹舌燥,花幾元錢買桶水算是“大方”了。
為省錢,周連海逼著自己勤學苦練,成了一個多面手,甚至學會了電腦設計。
盡管日子過得緊,但周連海依然感到充實、快樂。他說:“我不是一顆金剛石,卻是一帖粘合劑,把一顆顆分散的鉆石粘合到一起,生成一種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