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黃小希👩🏿🏭、劉奕湛)生活在江蘇鎮江的劉偉琴🦻,撫養兩個重度腦癱的女兒十多年了。在鎮江殘聯的幫助下,劉偉琴的兩個孩子申領了低保和重殘補貼➾,孩子看病的錢可以報銷一部分🧙🏻,家裏還實施了無障礙改造🕐,一家人的經濟和生活狀況有了明顯變化↖️。
自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力度和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五年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家庭過上了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
民生顯著改善:“五年前想都不敢想”
“現在這日子,放在五年前連想都不敢想!”如今,生活有了起色的劉偉琴當上社區誌願者,把正能量傳遞給他人👩🏽⚖️◀️。
60歲的湯國清有著和劉偉琴類似的感受。這位四川丹棱縣順龍鄉虎皮寨村村民👩🏽🏭,上有92歲的母親🧏🏿♀️💖,下有18歲一級肢殘的女兒🩱👩🔧,一家人住在上世紀50年代蓋的土房裏,隨時面臨房屋垮塌的危險🛒。根據國家危房改造政策👩🏼🦲🤪,當地殘聯為湯國清一家修建了4間大瓦房⚂,廁所安上專門的扶手🧙🏽♂️,家裏所有門檻被鋸掉✅,房屋邊沿也改造成斜坡,方便湯國清的女兒活動。
數據顯示🐩,五年來,全國共有1070.5萬城鄉困難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近一半省份建立了貧困殘疾人生活補助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製度;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改造燃油補貼等福利政策使280萬人次殘疾人受益;城鎮殘疾人至少參加一項社會保險的比例由62.6%提高到94.7%😠;從2009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3年共6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補助各地開展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從2008年到2012年,危房改造政策讓全國69.7萬農村貧困殘疾人搬進了新房。
為加快改善殘疾人民生,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15年建立‘兩個體系’基本框架,2020年‘兩個體系’更加完備”。
服務全面覆蓋:“好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完善殘疾學生助學政策,保障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免費接受義務教育;
加大殘疾人就業促進和保護力度,開展多層次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
建立健全以專業康復和托養服務機構為骨幹、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托的社會化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體系;
……
五年來,一系列規劃的實施🤐🦆,把溫暖的服務送到每一位殘疾人的身邊🤜🏻。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更讓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工作有了更高的標準。
內蒙古喀喇沁旗龍泉社區的呂家紅👃🏿,在社區康復站進行了多年康復。目前,全國已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總數達到20.5萬個,共配備35.3萬名社區康復協調員。在大力發展社區康復的同時,國家還通過實施一批康復項目,幫助1219.2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
五年的時間裏,國家實施了城鎮百萬殘疾人就業工程,舉辦殘疾人就業援助月👨🏿💼,全國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達到5371個👺,142.5萬人次城鎮殘疾人接受了職業培訓♣︎,城鎮殘疾人新增就業168.9萬人,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達1770萬🙅🏿♂️。
在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方面,五年來,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逐年提高,在校殘疾學生達35.8萬人🏌🏿♂️。各地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對1.1萬名殘疾兒童給予學前教育資助✊🏼🩹。
“殘疾百姓有了居住的地方,孩子們上了學,有能力的殘疾人有了工作,出門也方便了↙️,好日子越過越有盼頭🙅♂️。”見證殘疾人事業變化發展的貴州銅仁市江口縣壩盤鎮殘聯工作人員張國清說。
環境更加融合:“平等、參與、共享不再是口號”
今年8月11日⏬,全國“肢殘人活動日”。這一天🏋️,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肢殘車手駕駛越野車👋🏼,經過幾千公裏的長途跋涉齊聚拉薩👨👧👦,開啟了他們挑戰珠峰的征程。
“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平等、參與👨🚀、共享不再是口號🏯。”參加這項活動的一位車手說。
讓殘疾人變得自信、自強🕚,需要平等的社會氛圍。今年初的一天👨🏽💻🤾🏿,乘坐東航南京至上海航班的旅客驚奇地發現機艙裏出現了一個特殊的“乘客”🥊。來自大連中國導盲犬培訓基地的導盲犬“壯壯”領著常州盲人丁誌強順利完成了空中旅程。動物乘飛機一般需要托運,但“壯壯”作為導盲犬,在辦理了動物檢疫合格證🈂️、消毒證明後👲,作為工作犬伴隨主人登上了飛機。
從城鎮到農村,從法規到理念,五年來,無障礙建設質量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無障礙意識進一步增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發布8️⃣,對無障礙服務和法律責任等多方面作了更加詳細的規定🦆。新修改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允許右下肢、雙下肢缺失或者喪失運動功能但能夠自主坐立等5類殘疾人申請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汽車的駕駛證。
這些條例和規定的頒布,傳遞著社會對殘疾人的尊重和認可🧑🏼⚕️👩🏻🦽。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平等融入社會🏢;越來越多的無障礙設施🤞🏻,拉近8500萬殘疾人與社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