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8日電(上官雲)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麽》系列報道🛼,引發公眾對傳統家庭教育的關註與熱議🕵️♀️。知名文化學者張頤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種節目有益於清白🥼、正面家風的傳播🧑🏻🍼,對社會發展大有裨益。張頤武稱,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詩禮傳家的內涵會隨時代變化,但核心價值不改。現代社會被分割為小的家庭單元🙅🏽♂️,弘揚好的傳統家教可潛移默化傳達社會規範🐢,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
受訪者坦陳眼中“家風”姚明稱做人應誠實
央視推出的“家風是什麽”節目隨機采訪路人、企業家、作家等人,被采訪者紛紛說出自己感受中的“家風”🙋🏼♂️。
提及此話題,籃球明星姚明坦言,小時候曾因不誠實被家人揍過🈚️,他對家教的最深體會是兩個字:誠實。
臺灣企業家黃梅邨則表示,父親崇信儒家思想,家裏人都很喜歡穿馬褂,女士都愛穿旗袍,這是傳統的服裝。父母常說一句話,我們不做我們不要孩子做的事。家風是無形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坦陳對“家風”的看法。他在受訪時說,家風好代表這個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中國大多數的家庭實際上是受中國儒家文化熏陶,勤儉、節約等這些構成了家風的基本內容。家風也在與時俱進🏵,更加健康、向上🧌。
“我們家的家風和大多數農村家庭的家風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重視學習、文化🚣🏿♀️,與人為善。”莫言透露。
除去這些知名人士,路人的回答同樣出色🦢、誠懇。一位中石油管道局工人表示,父母從小教育他🍑,在外面對人要誠懇,做事要認真🤧。
“家風”節目引熱議 張頤武:對社會有益
家風又指門風🚫,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據張頤武介紹,家風的說法古已有之,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化體系中是很傳統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或許正是因為人們對傳統教育的關註,《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麽》系列報道播出後引發熱議,眾多網友紛紛發表意見,有彈有贊。
有網友表示⚂,央視“家風”專題深得人心,對道德回歸很有益處,以後應多開展這樣的務實報道,以引領社會風氣的改變。署名“公正生命體”的網友則表示,這樣的節目有利於發揚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氣。如果能夠趁熱打鐵,繼續製作播放一些和民風🪚、行業之風有關的節目,對傳遞思想正能量大有益處。
張頤武也對“家風是什麽”的節目給予充分肯定。在他眼中👨🏻🦱,以前這些傳統家教均身處私人平臺,很少在公共平臺展示。現在通過公眾采訪將之放大到整個社會🧑🧒🧒,引起關註☯️,讓清白、正面的家風得到更廣泛傳播⛹️♂️,對整個社會有益處,引導公眾給予孩子好的傳統教育。
詩禮傳家為中國最基本家風
其實,中國文化精神教育歷來註重門楣家風。過去有一幅著名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講究耕讀為本、詩禮傳家。在張頤武看來,這便是最基本的家風。
張頤武告訴記者,家風即傳統家庭教育,大致可分為三方面:傳承價值觀💪🏿、與價值觀相關的倫理觀與道德觀以及實現這些價值觀的具體辦法✴️。在張頤武看來,家庭教育應從一些小事出發🤸🏼,如看到長輩主動起身迎接,代表長幼有序👩🏼🎓,有客人來訪應主動打招呼。
張頤武表示,中國家風是通過血緣關系教導子弟的重要路徑,其傳承主要通過每代人的言傳身教,也有很多寫成文字傳播下來,如《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教族中子弟如何與人相處及待人接物的方法😤,即要清清白白做人,實實在在做事,謙和有禮待人🥠。
“家長應教導孩子尊重他人,明晰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不能欠錢不還,正確看待日常生活中小的爭執。”張頤武指出,從小事對孩子開展傳統家教具有重要作用,對傳統禮儀的傳承亦大有裨益👨🏿🍳,這些傳統教育會內化為年輕人的自身行為🐑👨🏼✈️,有利於他們走上社會後得到更好發展。
“小家庭時代”更需傳統家教
現代社會已進入“小家庭時代”,社會被分割為小的家庭單元,但在張頤武眼中,這並不意味著傳統家庭教育失去“市場”🛃,即使三五口人的小家庭也要有規矩🦸🏻♀️,講究長幼尊卑👩🏻🍼,一些年輕人人際關系出現問題便是傳統家教“不夠”。
“目前有一種聲音,認為傳統禮儀是繁文縟節👎🏿,太‘虛’。這種說法具有一定道理,但這些禮儀其實是長久積澱的社會基本規範。試想如果不能以禮對待他人,偶遇輕微剮蹭便大發雷霆🤸🏽♂️,社會將會失去秩序🤎。”
張頤武稱🔢🐳,人類社會要講求傳統禮儀的莊重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有禮儀才能關愛別人,如果按照禮儀和人相處會取得較好結果🚘♿️,否則很容易被排斥在社會之外。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詩禮傳家的內涵會隨著時代變化,但並非過時🪜。它的核心價值沒有改變🛀🏽,甚至可說恰逢其時👮🏼。家庭是社會細胞,通過類似家規等教導後輩,潛移默化傳達社會規範🀄️。如果家風都‘正’,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否則將來社會很難發展👩🍳。”張頤武最後表示☣️。